盈彩网投资平台-盈彩网投资平台
盈彩网投资平台2020-10-24

广西博白:乡村的年味儿越来越浓******

  本报驻广西记者 宾 阳

  腊月迎春,桂东南乡村的年味越来越浓。1月5日晚 ,六万大山西麓、千岛湖东岸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江宁镇长江村锣鼓喧天 、载歌载舞、热闹非凡 ,“我们 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惠民文艺演出正在这里举行 。

  有一股力量催人奋进

  当晚的节目丰富多彩 ,独唱 、舞蹈、杂技、小品、快板等各种形式的文艺演出深受村民喜欢 。“特别 是采茶戏小品《三下跪》,讲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让我非常感动。”长江村村民李阿姨有感而发。

  《三下跪》讲的 是养羊专业户刘济源对偷羊村民李中田的谅解并提供就业机会的故事 。博白县采茶剧团团长吕光东说 :“守法、孝顺 、包容互助 、坚定理想信念和奋发图强, 是该作品展现给观众的主题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下跪》正是根据长江村发生 的故事而创作的 。刘济源的生活原型 是长江村土生土长的“80后”刘入源 。近年来 ,刘入源以“公司+合作社+农户” 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1500户贫困户养殖黑山羊脱贫致富 ,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与此同时,刘入源热心公益,2017年起 ,每年捐助120万元 ,用于扶贫帮困。2018年以来,刘入源先后被授予“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十佳农民”等称号 ,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自己的经历被搬上文艺舞台,是乡亲们 的信任 、社会的认可 ,我更觉责任重大 。”刘入源表示 ,今后要不断创新模式 ,把特色产业做强做大 ,推动乡村振兴 ,让更多的乡亲发家致富。

  把欢乐送到村头巷尾

  “《秋意》《心之愿》两个舞蹈节目美到醉人 。”1月4日晚,博白县的文化惠民演出在水鸣中学举行 ,喜欢舞蹈的初三学生李美琳说,“看到精彩 的演出 ,学习疲劳感立马烟消云散。”

  “通过下乡演出 ,我们更了解基层 ,更清楚观众喜欢什么节目 ,对创作很有帮助 。”李开贵是博白县采茶剧团的年轻舞蹈演员 ,他认为,基层舞台 是一个实打实的练功坊 、大学校。

  水鸣中学教师宾业菊表示 ,演职人员下午就来搭台了 ,晚上演完还要拆运,加上天寒地冻,演职人员好辛苦,“基层群众的欢乐当中饱含艺术工作者 的汗水” 。

  “虽然辛苦,收获也是满满 的 。”身兼演员和主持人的黄一苹感慨地说 ,从2017年至今,她主持文化惠民演出已经有200多场。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演出中下起了雨 ,很冷 ,演员们坚持演出 ,观众一个也没走,撑着雨伞看完演出。“结束后 ,乡亲们送来了姜糖水 ,并感谢演员们冒雨表演精彩节目 。那一刻,我们感动得泪流满面。”黄一苹说 。

  按照计划 ,2022年10月10日至2023年1月10日 ,“我们 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博白县2022年文化惠民文艺演出共38场 ,由博白县采茶剧团艺术中心组织举行,在全县28个乡镇的乡村 、社区和学校巡演 。

  “演职人员白天在县城上班,下班后到相关乡镇村屯演出 ,持续近3个月 。”吕光东表示,有时候去一些偏远 的乡镇,路程较远 ,演出后回到县城,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 。

  在节目方面,博白县 的文化惠民演出注重基层群众喜闻乐见 、文化传承、艺术欣赏和生活科技普及,兼顾艺术性 、娱乐性 、正能量和政策宣传 ,提高乡村群众参与热情 。

  乡村振兴需要文化振兴,需要把文化发展成果带到基层,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群众文化自信。“把欢乐送到村头巷尾 ,让艺术走进基层、贴近群众、融入生活 。”吕光东说。

  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 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 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

  博白 是人口大县 、农业大县,全县常住人口近200万 ,近六成在农村。在乡村振兴中推动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任重道远。

  “除了县采茶剧团艺术中心承担 的文化惠民主题演出,全县还有70多个民间文艺团体 ,每年到各个村屯演出数千场次 。”博白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庞剑表示,其中 ,大部分演出被列入政府扶持范围 ,每场补贴2000元至3000元。执行过程中实施抽查机制 ,调查演出的群众满意度,并据此协调演出团队 ,确保演出质量 。

  水鸣联合采茶戏团目前有11人 ,以演出桂南采茶戏为主,剧目多为《吕蒙正》《董永卖身葬父》等古装剧 ,每年演出近300场。该团的骨干演员梁振业表示 ,政府补贴可以解决剧团部分开支,更重要的 是激发民间艺人创作和演出 的热情 ,不断提高节目质量 。

  博白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桂南采茶戏 是该县代表性民间戏曲艺术 。在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当中 ,博白县采茶剧团改制成立县采茶剧团艺术中心 、县民间文化艺术保护传承和展演中心 ,并在各乡镇成立30个艺术培训中心 。2015年起,博白县与广西艺术学校合作,委托办班培养采茶戏和杂技人才 ,培养对象均为各艺术培训中心发现的好苗子 。几年来,一批又一批青年艺术人才从学校毕业回到县里,队伍日益壮大 。

  青年演员覃福友2015年被选送到广西艺术学校学习戏曲专业 ,2018年毕业回来之后 ,他参加了新编排 的大型桂南采茶戏《绿珠女》《八桂先锋朱锡昂》等剧目排演 ,表现出色 。如今 ,覃福友已成为采茶剧团独当一面 的年轻骨干演员 。

  “下一步 ,我们将继续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丰富精神食粮和重要保障 。”庞剑说 。

盈彩网投资平台

一位德国学者 的书法之道******

  作者 :张杨(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中国书法在德国 的传播至少可追溯至18世纪下半叶,迄今已有两百余年历史。在当代 ,得益于中德两国在官方和民间层面 的交往日益频繁和深入,德国民众有机会躬体力行修习书法,使得书法在德国的传播变得更加立体和鲜活 。德国青年汉学家科尔雅·夸克纳克(汉语名李志成) 的书法之道即为其中一例 。

  李志成与中国书法结缘于一个日本水墨画培训班。本想借此机会获得新 的绘画创作灵感的他 ,却被简单而又丰富 的黑白两色引入了书法 的大千世界 。在一次采访中 ,李志成谈及书法令他着迷的原因:第一,书法既简单又复杂 ,黑白色调 、清晰有力的楷书笔画使之看似简单 ,但数量庞大 的汉字以及多样的书体却又让书法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复杂度和难度;第二 ,书法中蕴藏着各式各样 的美 ,严整 的楷书之美,奔逸的草书之美 ,方正险劲 的欧体之美 ,严整浑厚 的颜体之美……;第三 ,练习书法仿佛在冥想,能令人处于一种平和且愉悦的状态,但同时又 是一种挑战,因为书写者会怀着雄心壮志,遵守书法 的“法度” ,试图理解和内化单个 的笔画 、字或整首诗 的精神以及书家 的个性 。

  李志成将书法视为一面能够帮助他认识和感知自我 的镜子。他说道 :“曾经有一段时间 ,我每天起床后做 的第一件事就 是练习书法。仅仅几笔之后 ,我就能感觉到自己 是否状态良好 , 是否能够很好地集中注意力 。书法帮助我整理思绪,使我的生活有序。之后 ,我只需实施我在练字过程中感知到 的东西,它 是我的指南针和路标 ,从不对我撒谎,并且在我需要它时总在我身边 。”在他2017年撰写的《〈哈利·波特〉与中国书法》一文中 ,李志成指出,如同哈利·波特在整个故事情节中一再被置于镜前而获得某种自我反馈一样,练习书法仿佛也 是在照镜子,因为书写者通常会放松下来,专注于书写,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 ,最终更好地认识和感受自我;而根据心理学 的观点,人对于自身行为的定期反思会增强与自我 的联系 ,并由此可能更容易成长为理想型自我。

  针对当下毛笔被硬笔取代、硬笔又被手机和电脑取代 的特殊时代背景 ,我国当代书法家洪厚甜曾明确指出 ,这反而是书法涅槃重生的机遇,因为书法 的实用性被彻底剥离以后,我们更容易将其当作一种独立 的艺术形式来主动追求。对于书法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李志成从人性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现代技术与生活的密切融合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诸多的生活便利 ,但另一方面却也让人越来越远离那种因自己动手且不走捷径完成某项任务而产生 的愉悦感;在修习书法时,由于没有对提高效率和节省时间 的追求,所以也就容易让人获得这种日渐缺失的愉悦感,这其实更符合人的本性 。基于自身对书法价值的认识和书法实践 的真实体会 ,李志成不遗余力地通过“教”与“展”双路径传播中国书法。

  在明斯特大学学习中国研究和哲学时 ,他就开始与其他对书法感兴趣 的汉学专业同学一道学习和练习书法 ;在本科学业结束后,他赴上海德国学校教授书法 ;在明斯特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他义务组织大学里 的书法学习活动。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书法感兴趣 ,并且也一再得到学生 的良好反馈,李志成获准开设一门对所有专业开放 的书法课程。据李志成介绍 ,他 的书法课程分为初级班和进阶班。初级班会从最基础的执笔练习开始,之后通过教授“永字八法”让学生感受楷书 的八种基本点画运笔要点 ,此外他还会通过指导学生用毛笔画竹来比较中国的书画;在进阶班的课程学习中,学生不单单需要学习多种书体 ,还会学习书法作品中所呈现 的中国成语和名言以及其中蕴含的观念和思想 。

  就内涵而言 ,汉语中 的“书法”与德语直译过来的“优美书写”相去甚远 。德国东亚艺术史学的创始人谢凯曾指出 ,前者 是能够完全且直观地表达书家个性的艺术作品 ,后者的所指却是受制于无个性且具有装饰功能 的规范形式的美术字 。为了更立体鲜活地向德国人展示中国书法艺术,李志成专门创办了自己 的网站来介绍中国书法 ,并于2019年底至2020年初在自己的家乡比勒费尔德举办了为期两个多月 的个人书法展“白纸黑字——中国书法艺术、汉字及《千字文》” ,展品为他自己所书 的14节《千字文》韵文 。尽管很多观众基于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只能局限于欣赏汉字 的外观 ,但他们却在李志成 的书法作品中看到了热爱和愉悦。这正 是孙过庭 的“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张怀瓘“书则一字可见其心”等论断在异文化场域中的生动注脚。

  根据当代诠释学 的重要代表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 的观点 ,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思想文化传统构成了进行理解与诠释活动时发挥作用的前见或前理解 ,它为我们理解和诠释事物提供了一种特殊而有限的“视域” 。这种“视域”在与所需理解事物 的不断互动中得到修正和补充,从而实现“视域融合”,在历史与现在 、客体与主体、他者与自我构成 的无限统一整体中完成理解和诠释任务。

  李志成修习书法十余载 ,在此过程中 ,他深刻认识到了传统经典以及严格法度对于这门东方艺术的重要意义。他指出 ,对于经典作品的长期学习和临摹,不仅能够帮助书写者去理解汉字 的结构和美学价值 ,而且还能让有着厚重历史沉淀 的“法度”内化于书写者 的创作之中 ,因此,要学好中国书法,非经历勤学苦练 的辛劳不可 。基于这种认识 ,李志成常常投入大量时间于书法练习 ,并尝试通过临摹大量经典作品去感受历代书法大家 的生命律动及其所思所感 。与此同时 ,浸润于西方艺术传统的他 ,也一直在寻求一条中西融合 的书法之道 。他认为 ,真正 的书法大师绝不仅仅局限于吸收历代名家之长 ,还需将所学“功力”内化于自身 的书法创作,用自己的生活感受来书写,从而形成能够真正表达自我的个人书风。基于此 ,他在书法方面做过很多尝试,试图以一种新 的方式来书写汉字——哪怕常常因结果与自己所设想的不同而感到沮丧,但至少通过尝试能了解到界限在哪里 ,什么 是被允许的,什么 是错误 的 。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 ,中国书法在德国的传播是一个典型的跨文化过程。传播 的有效性只有在一种中德“视域融合” 的认知范式中才能得以实现。李志成对中国书法 的接受与传播 ,正体现了对这门艺术的一种跨文化理解和诠释;他 的书法之道 ,是建立在“视域融合”基础之上的守正与创新 。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22日 13版)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盈彩网投资平台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