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世纪_五五世纪
五五世纪2021-05-18

台商急盼两岸大规模复航,国台办建议可优先考虑恢复广州等直航航点******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陈立非】大陆顺应台商和广大台胞的意愿,大动作敦促两岸大规模复航 ,引发岛内高度关注。

  1日下午,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发布声明 ,呼吁尽快恢复两岸直航航点 ,便利台胞往来 。声明称 ,当前两岸疫情均已平稳 ,是进一步恢复两岸航线正常运营的有利时机,“大陆民航业务技术人员已通过两岸民航联系人渠道致函台民航主管方面,提出恢复两岸航线正常运营的建议”。

  1日晚间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通过“答记者问” 的方式证实 ,大陆航空主管部门已通过“海峡两岸空运协议”联系渠道致函台湾方面 ,“希望贵我双方相向而行,推动两岸航线恢复正常运转,可优先考虑恢复台胞反映较为集中的广州等16个两岸直航航点” 。

  朱凤莲说 ,大陆方面认为,当前大陆疫情已得到很好 的控制,台湾同胞完全可以安心前来学习 、工作 、创业 、生活,“两岸同胞对实现正常交流往来 的意愿强烈 ,我们高度重视并已全面做好相关准备” ,希望台湾方面珍惜两岸空中直航来之不易的成果 ,采取务实措施,优先恢复台胞反映集中 的两岸直航航点 ,持续推动两岸航线恢复正常运转 ,造福两岸同胞 。

  疫情暴发前 ,两岸客货运航点曾达到71个,其中台方10个 ,大陆61个。疫情暴发后,2020年2月时任台“行政院长”苏贞昌将两岸直航的61个航点限缩至只剩4个 ,包括北京 、上海 、成都和厦门 。

  针对大陆方面的呼吁 ,台湾陆委会1日晚回应称 ,将洽民航局进一步了解,有关增加两岸空运客运直航航点 ,当局将依疫情及两岸情势发展进行评估检讨。台湾民航局证实收到大陆来函,正在讨论中 。航空业者对两岸增加航点乐观其成 ,但也坦言两岸目前政治情势依然冰冷 ,加上台方仍禁止陆客赴台 ,两岸航点、航班密集度短时间要恢复到像过去那样热络,恐有难度。

  2日 ,台湾陆委会主委邱太三承认,去年已经有广东台商反映过 ,但他并未松口是否打算恢复更多航点 。他还借口大陆疫情“仍有不确定性”,声称需要对方协助相关必要评估信息的提供。邱太三同时承诺 ,“在疫情可控前提下一定会逐步恢复两岸人民交流 ,达到舒缓台海情势紧张” 。

  连日来,台商不断呼吁当局恢复更多两岸直航航点 。厦门台商会长吴家莹在接受采访时称 ,恢复两岸直航航点 是大多数台胞 、台企的需求 ,加上疫情现在已到新阶段 ,两岸都未要求入境隔离,现在恢复航点是非常好的时机 。他表示 ,许多航点已停3年,台商急需让产业与经营尽快恢复正常 ,也盼望生活尽快恢复常态的便利性 。他希望民进党当局重视这么多在长三角与珠三角 的台资企业,以及台胞、台干 的方便 ,“目前两岸双方应该以民生为主 ,政治意识形态是不 是可以先放下” 。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 ,海基会2日在台北举办大陆台商春节联谊活动 ,这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首度恢复,蔡英文与会致辞,而且正逢李大维回台担任海基会董事长,“其中有几项观察指标,例如全面重启‘小三通’、恢复航点与两岸航班数,及大陆专业人士能否来台交流等 ,备受关注”。

  台湾“商总”主席赖正镒1日直言,台商最盼望 的就是尽快恢复两岸直航航点 ,希望当局能加快恢复与大陆方面相关单位的沟通联系 ,加快推进两岸观光旅游交流,恢复两岸对飞 的航班与城市,从现有的4个直航城市至少再增加10个城市 ,比如像武汉、南京、青岛、重庆等台商聚集 的一、二线城市。赖正镒同时呼吁民进党当局在评估疫情稳定 的情况下 ,重新开放大陆观光客来台,这样更有助于恢复两岸 的观光旅游交流 ,也为台湾观光产业在疫后挹注新动能。

  有岛内媒体评论称,当今两岸仅存上海、厦门 、北京与成都4个航点,相当不便,屡创新高的票价也非常人所能负担,因此台商 、台生 、台干近来频频发声,希望民进党当局尽快与大陆展开沟通与对谈 ,才能方便各方往来于海峡两岸 。如果能加速启动与恢复两岸的各大航点,至少民间交流能够恢复到疫情前的规模,目前两岸紧张 的对峙情势 ,才有迈向和平发展的融冰机会 。(环球时报)

五五世纪

多地奋力冲刺稳增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突出做好稳增长 、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实现质 的有效提升和量 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

  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十分重要。当前 ,多地纷纷抢抓时间窗口,全力以赴冲刺经济稳增长 ,并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基础 。

  巩固经济回稳向好态势

  近一段时间以来,多地相继召开会议,释放奋力“拼经济”强烈信号,并提前谋划明年经济工作 。

  12月1日,河北省召开会议指出,当前各项工作已进入攻坚冲刺、决战决胜 的关键时期,要扎实实施国家和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与接续措施 ,巩固经济回稳向上态势;12月1日至2日 ,河南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谋划明年经济工作 ,提出要着力扬优势、补短板 、强弱项 、稳底盘、激活力、增动能,推动经济实现质 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

  12月2日 ,上海市召开座谈会,提出抓好重大工程建设 ,推动重点区域发力;也要着力锻长板、补短板 、固底板 。黑龙江省日前提出 ,要坚持问题导向 ,聚焦今年经济运行工作中的短板弱项,逐一谋划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

  从具体抓手来看 ,稳工业 、扩投资 、促消费仍是“重头戏”。贵州省提出,要把产业发展摆在首要位置,坚定不移推动新型工业化 ,大力推进产业强省建设 ,全面增强优势支柱产业核心竞争力 ;福建省要求,强化项目攻坚,用足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 、专项债券、专项借款等,加快推进各类投资项目建设进度 ,谋划生成更多大项目,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安徽省提出,促进消费加快恢复 ,统筹抓好促消费系列政策 、生活服务业纾困等政策落地实施,加大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促销,结合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

  近日 ,多个省份还纷纷“组团出海”拓市场 ,其中既有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传统外贸大省,也包括四川、湖南这样 的内陆省份 。

  四季度对全年经济运行十分重要。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表示 ,各地区各部门应努力抓住四季度关键期、年初开局期、政策窗口期,全方位、多维度发力 ,巩固经济回稳向好态势。

  把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 、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 ,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 ,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 。

  稳增长,要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 ,明年我国经济依然存在下行压力 ,转型到了关键时期 ,需要紧紧围绕稳中求进 的总基调 ,将逆周期与跨周期政策通盘考虑和有机结合 ,统筹推进各项经济工作。

  “经济增长与就业是同向关系,没有合理 的增长,就业就不可能得到保障 。稳就业和稳物价则可以共同保证人民生活水平。”连平表示,所有“稳”的前提 是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因此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

  稳增长 ,要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 。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在“三稳”和“四敢”。“三稳” 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心,即稳增长、稳就业和稳物价;“四敢”则 是“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四敢”导向有利于调动各方摸索试错的积极性 ,有利于推进经济发展 。

  “当各方都‘敢为’‘敢闯’‘敢干’和‘敢首创’的时候,活力和积极性就会被激发出来,中国经济就一定会好。”徐高说 。

  对于稳增长的预期目标 ,近期多位经济学家提出了分析建议。比如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建议 ,明年应提出不低于5% 的增长目标 。由于今年基数低,如果明年上半年能够大部分或者全面摆脱疫情冲击 的影响,各项稳增长措施落实到位 ,尤其 是改革开放加大力度,稳预期 、稳信心见到成效,实际增速还可能更高一些,应力争今明两年平均增速达到5%左右。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屈宏斌则撰文表示,明年我国经济的合理增长区间应为6%至7% 。这个区间意味着在今年较低的增长基数上,明年经济明显恢复 ,今明两年平均增速有望达到5%左右 ,与2020年—2021年的两年平均增速持平 。

  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稳增长,要着力激发内生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 ,提升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

  庞溟认为 ,预计下一阶段 的工作将针对社会有效需求偏弱的矛盾,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 的关键作用为支撑 ,重点着眼于扩大国内需求 ,以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 、扩大有效投资为抓手,以深挖潜 、重视大宗消费 、促进消费复苏为补充,通过稳定市场主体信心和居民部门预期、调动企业部门和社会资本积极性 ,推动稳增长 、稳就业、稳物价政策举措有效实施 、接续发力。

  连平表示,明年在出口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和消费恢复仍可能受疫情影响出现波动 的情况下,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仍将继续扛起“稳投资、促增长”大旗。较大的财政支持力度和较为充裕 的项目储备 ,将成为明年基建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两大支撑 。随着技改投资和高技术投资需求 的不断释放、民企经营状况 的改善带动投资积极性 的提升和金融信贷的大力支持,制造业投资也有望继续维持较高增长。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表示,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 ,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动力和活力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 的诸多问题,核心一点 是预期转弱 ,特别是民间资本对于未来的信心和预期不足。因此 ,2023年国家将更加重视激发民间资本 的活力,以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

  “当前 ,我国经济仍然面临较大 的下行压力 ,但我国应对冲击能力强、政策回旋余地大的优势并没有改变 。随着经济政策更多向短期稳增长和长期促发展聚焦,更加注重激发各方活力 ,中国经济一定能加速回稳向好。”徐高表示。(本报记者 熊 丽)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五五世纪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