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世纪 - 55世纪
55世纪2023-01-31 16:05

55世纪

2022年 ,人工智能带给人类更多惊喜******

视觉中国供图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 ,用户输入文字,AI就能根据语意进行绘画创作 。视觉中国供图

在国内首个乘用车无人化运营试点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辆“主驾无人 、副驾驶配备安全员” 的无人驾驶车在行驶中。新华社记者彭子洋摄

  即将过去 的2022年 ,对于人工智能来说是值得铭记 的一年。大批人工智能相关应用走出实验室,向着大范围落地实践不断迈进 。AI“黑科技”加持下 的北京冬奥会异彩纷呈;无人驾驶开启多城试点,未来交通更进一步;AI绘画以假乱真令人着迷 ,艺术创作或许不再 是人类专属……

  无论是底层技术不断突破,还是各类应用百花齐放,在过去 的一年,人工智能向我们展示了它 的无限可能 。我们相信这只是人工智能 的冰山一角,未来它还有更多潜力等待我们去挖掘 。

  随着技术 的不断成熟,落地应用不断创新 ,人工智能或将真正改变你我的生活。

  AI“黑科技”照亮北京冬奥会

  助力天气预报、比赛转播和手语播报等

  2月4日,全球瞩目 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正式拉开帷幕 。人工智能等技术 的应用为本届冬奥会增添了别样的“科技之美”。

  在此次冬奥会上,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张平文领衔研制的人工智能MOML算法赋能天气预报模型 ,使冬奥会天气预报更加精准 。人工智能算法在融合、处理信息中的先天优势 ,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预报员在会商中进行信息整合、分析,通过数据挖掘与学习,将预报员的经验内化在算法中 ,在提高天气预报效率 的同时 ,也进一步提高了预报 的准确率 。

  在本届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 ,中国选手谷爱凌以“逆天” 的精彩表现获得个人首金。在比赛转播过程中 ,百度智能云通过“3D+AI”技术打造出的“同场竞技”系统 ,将单人比赛项目变成“多人比赛” ,实现冠、亚军比赛画面 的三维恢复和虚拟叠加,方便观众看到不同选手的实时动作;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对运动员动作进行量化分析 ,将滑行速度 、腾空高度、落地远度 、旋转角度等一系列运动数据与原始画面叠加起来,使观众可以更直观地从流畅性 、完成度 、难度 、多样性和美观度等角度看懂选手之间的技术动作差异 。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的同一天,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也正式上岗,她在冬奥会新闻播报、赛事直播和现场采访中 ,为听障人士送上了实时手语翻译服务。凭借精确的手语翻译引擎,该AI手语主播可懂度达85%以上,可将冰雪赛事的文字及音视频内容,快速精准地转化为手语 。

  腾讯“混元”AI大模型登顶VCR榜单

  展现了其在多模态理解领域 的强大实力

  5月31日,腾讯“混元”AI大模型在多模态理解领域国际权威榜单VCR(Visual Commonsense Reasoning ,视觉常识推理)中登顶,两个单项成绩和总成绩均位列第一。这 是继在跨模态检索领域大满贯、CLUE自然语言理解分类榜及CLUE总榜登顶后,“混元”AI大模型 的又一重大突破,展现了其在多模态理解领域的强大实力 。

  与跨模态理解任务不同 的是,多模态理解任务要求计算机除了能够做到识别层次的感知(如分类检测等),还需要达到认知层次 的感知(如判断意图、逻辑推理等) 。

  此次登顶VCR榜首的“混元”AI大模型由腾讯广告多媒体AI团队自主研发,同时借助腾讯太极机器学习平台的图形处理器算力和训练加速框架 ,在预训练任务、训练方式上进行了诸多创新改进和设计,有效提升了模型性能。

  截至目前,“混元”AI大模型在MSR-VTT 、MSVD 、CLUE、VCR等多个领域的AI权威榜单中取得了第一名 的成绩 ,并刷新多项行业历史纪录。这意味着 ,“混元”在自然语言理解 、多模态理解 、跨模态理解等领域 的技术实力已得到验证 。

  谷歌工程师闹乌龙,称AI存在意识

  人工智能所谓 的“人格”更多只 是模仿人类罢了

  谷歌AI工程师闹乌龙,称LaMDA语言模型有意识,引发业界对“AI 是否拥有自主意识” 的讨论。

  今年6月,谷歌公司AI工程师莱莫因认为对话应用语言模型LaMDA具有了“自主意识”,并对此出具了长达21页 的证据。莱莫因认为LaMDA具有意识 的原因有三 :一 是LaMDA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高效 、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二 是它以与人类相似 的方式分享感觉 ;三 是它会表达内省和想象——既会担忧未来 ,也会追忆过去。

  LaMDA 是谷歌在2021年开发者大会上公布 的大型自然语言对话模型 ,它可以模拟任何带有知识属性 的实体 ,通过“拟人”的方式 ,在与人类亲切自然 的对话中为用户答疑解惑 ,传递更多知识 。

  莱莫因的观点和证据引起了业内 的广泛关注 。不久后 ,谷歌发表声明称 ,莱莫因违反了“就业和数据安全政策” ,将其解雇。谷歌表示,经过广泛地审查,他们发现莱莫因关于LaMDA是有生命的说法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

  专家普遍认为 ,当下人工智能具有 的所谓“人格”,更多只 是模仿人类的语言风格,有自我意识、有感知能力的AI应该具备能动性 ,并具有独特的视角看待人和事 ,但目前AI还只是人们设计 的一个计算机系统,作为工具来做一些特定之事。

  全球首个图 、文 、音三模态大模型诞生

  “紫东太初”实现“以图生音”和“以音生图”

  9月1日 ,在上海举办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由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紫东太初”多模态大模型项目获得了此次大会 的最高奖项。“紫东太初”是全球首个图 、文 、音三模态大模型,开创性地实现了图像、文本、语音三模态数据间的“统一表示”与“相互生成” ,实现了“以图生音”和“以音生图”,理解和生成能力更接近人类 ,为打造多模态人工智能行业应用提供创新基础,向通用人工智能迈出了重要一步 。

  “紫东太初”三模态间的相互转换和生成 ,其核心原理 是视觉、文本 、语音不同模态通过各自编码器映射到统一语义空间 ,然后通过多头自注意力机制学习模态之间 的语义关联以及特征对齐,形成多模态统一知识表示 ;之后,再利用编码后的多模态特征 ,通过解码器分别生成文本 、图像和语音。

  “紫东太初”凭借四大突破 ,有效助力以多模态认知为核心 的通用人工智能发展 。一是首次提出多层次 、多任务跨模态自监督学习框架,支持从词条级走向模态级、样本级的三级预训练自监督学习方式;二 是首次完成弱关联多模态数据语义统一表示 ,减少数据收集与清洗代价;三 是首次实现多模态理解与生成任务的统一建模 ,支持跨模态检索 、多模态分类、语音识别 、图像生成等理解与生成任务;四是首次实现无监督超越有监督方法,基于5%—10% 的数据标注,实现100% 的有监督学习效果。

  AI打破矩阵乘法计算速度纪录

  解决了50年来数学领域一个悬而未决 的问题

  10月,英国《自然》杂志封面以“矩阵游戏”为题 ,发表了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思维”团队 的最新发现:AI可以解决矩阵乘法问题 。这款名为“AlphaTensor”的AI系统能自行发现新算法,从而解决了50年来数学领域一个悬而未决 的问题——找到两个矩阵相乘最快 的方法 。这 是第一个可为矩阵乘法等基本任务发现新颖 、高效且正确算法的AI系统。

  数学在计算机编程中经常出现 ,通常作为描述和操纵现实世界现象表示的一种手段。例如,它可用于表示计算机屏幕上的像素、天气状况或人工网络中 的节点。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数学 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对矩阵进行计算 。矩阵越大 ,工作量也越大 ,计算机科学家开始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开发更加有效的算法来完成相关工作 。

  在此次最新成果中,“深度思维”团队研究人员探究了是否有可能使用基于强化学习 的AI系统来创建新算法,从而使计算步骤比现有算法更少 。

  为了找到答案 ,他们从游戏系统中寻找灵感 。在构建了一些初步系统之后 ,研究团队将重点转向了树搜索 ,这是系统在特定情况下查看各种方案 的一种方法 。

  接下来 ,研究人员将允许系统创建自己 的算法,进一步提高效率。他们发现 ,在许多情况下 ,系统选择 的算法比人类创建的算法更好 。“深度思维”团队希望 ,未来AI能更多地用来帮助攻克数学和科学领域的一些重要的难题 。

  2022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指数公布

  全面反映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态势

  11月18日,第五届世界声博会暨2022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开幕式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又称赛迪研究院)发布了2022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指数(合肥指数) 。

  这 是国内首个以地区冠名 的全国性人工智能专题研究成果,旨在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态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从发展环境、创新能力、基础配套、资本投入和产业实力5个维度 ,构建了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指数,也就 是“合肥指数”的评价体系 。

  近年来 ,我国人工智能步入与经济深度融合应用新阶段 ,智能化转型全面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在全球 的影响力不断增强。2021年,我国人工智能 的研发强度为19.4% ,从业人数增加到31万人,占全球比重的5.3% 。2017年至2021年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增长了2.6倍,占全球比重提升到16.8% 。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比重持续扩大 ,从2012年 的13%增长到2021年的70.9% 。创新能力上 ,我国人工智能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从业人数不断增加 。

  从总体指数来看,北京 、广东和上海处于人工智能领域的领跑地位 ,安徽则紧随其后 ,排在全国 的第6位。合肥已经成为人工智能领域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最活跃 的城市之一。

  ESMFold预测六亿多种蛋白质结构

  预测速度比“阿尔法折叠”快60倍

  英国“深度思维”公司8月曾宣布,其开发 的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折叠”已预测出约100万个物种的超过2亿种蛋白质结构,几乎涵盖了科学界已编录的每一种蛋白质结构。但就在今年11月,元宇宙平台公司(Meta)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模型ESMFold预测了来自细菌、病毒和其他尚未被表征微生物的6亿多种蛋白质结构 。

  在此次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利用大型语言模型来预测这些蛋白质结构。据悉 ,语言模型通常需要大量文本进行训练,为将这一模型应用于蛋白质结构预测 ,研究团队利用已知 的蛋白质序列来训练它 ,这些已知的蛋白质可由20个不同氨基酸组成的链来表达 ,每个氨基酸由一个字母表示 。然后 ,ESMFold学会了用模糊的氨基酸比例“自动完成”蛋白质结构预测 。

  该团队负责人亚历山大·里维斯表示 ,这些训练让ESMFold对包含蛋白质形状信息的蛋白质序列有了直观了解。而且 ,与“阿尔法折叠”一样,这一模型能将这些了解到的信息与已知蛋白质结构和序列之间的关系信息结合 ,生成预测结构 。

  团队指出 ,ESMFold的预测虽然不像“阿尔法折叠”那么准确,但在预测速度上要快60倍,这意味着它可将结构预测数据库扩展到更大 。

  首创蛋白质动态结构AI建模方法

  对理解生命过程、研发新型药物有着重要意义

  12月8日,西湖大学公布了该校人工智能讲席教授李子青团队联合厦门大学 、杭州德睿智药科技有限公司首创研发的能够刻画蛋白质构象变化与亲和力预测的AI模型——ProtMD。这 是第一个尝试解析蛋白质动态构象的人工智能模型,可辅助药物化学专家更加精准地筛选出高活性小分子 ,从而加速临床前药物研发。

  此前谷歌旗下公司研发 的“阿尔法折叠2”能够利用人工智能准确预测蛋白质 的三维结构 ,对结构生物学、药物设计乃至整个科学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但“阿尔法折叠2”只能预测蛋白质在一个瞬间 的静态结构 ,尚未能解决蛋白质结构动态变化的预测。李子青团队此次开发 的AI模型,在给定药物分子和靶点蛋白的情况下,可预测药物分子与生物体内靶点蛋白质结合(柔性对接)后蛋白质结构的变化过程,推断药物与靶标蛋白结合 的稳定性,预测药物功能,从而提升AI药物设计 的精度和效率 。

  李子青表示 ,预测蛋白质结构的动态变化对理解生命过程 、研发新型药物都有着十分重要 的意义 。尤其在AI药物设计中 ,通过对药物分子与靶点蛋白结合后 的动态结构变化进行预测,评估药物—靶点结合亲和力和药物效果 ,是提高AI药物筛选准确性和效能 的重要思路。

  多城市推动自动驾驶行业发展

  我国自动驾驶行业正式向L3级迈进

  2022年 是自动驾驶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有关政策密集出台,相关应用从研发测试走向大规模商业化试点 。当前,全国近30个城市已累计为80余家企业发放了超过1000张道路测试牌照,允许高等级智能网联汽车在特定场景、特殊区域内开展规模化载人载物测试示范 。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推进更高等级的自动驾驶商业化 。

  今年8月1日 ,《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开始实行 ,该条例提出L3级自动驾驶在行政区全域开放道路测试、示范应用,探索开展商业化运营试点 ,标志着我国自动驾驶行业正式向L3级迈进。

  此后 ,重庆 、武汉等地政府部门也先后发布了自动驾驶全无人商业化试点政策,并向百度发放全国首批无人化示范运营资格,允许车内无安全员 的自动驾驶车辆在社会道路上开展商业化服务 。

  此外 ,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公安部还组织起草了《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拟遴选符合条件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和具备量产条件 的搭载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 ,开展准入试点 ;对通过准入试点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在试点城市 的限定公共道路区域内开展上路通行试点 。

  AI绘画火了 ,AIGC元年开启

  未来预计能够产生万亿级经济价值

  今年8月,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举办的新兴数字艺术家竞赛中,参赛者杰森·艾伦提交 的AIGC绘画作品——《太空歌剧院》,获得了此次比赛“数字艺术/数字修饰照片”类别一等奖。没有绘画基础的杰森·艾伦借用了一款名叫Midjourney的AI绘图工具,通过一个类似“文字游戏” 的过程 ,输入题材、光线、场景、角度、氛围等有关画面效果的关键词后 ,得到了初始作品 ,并在反复调整和修改后最终完成了这组“太空歌剧院”数字艺术作品 。

  这一年 ,AI绘画小程序、网站等开始迅猛增长 ,而美图秀秀 、抖音等软件也加入了AI画图功能。抖音平台数据显示,截至12月6日,已有超2428.4万人使用该特效,迅速飙升至特效潮流榜第一位 。AI绘画 的百度指数也从日均两三千上升到日均3万,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

  AI绘画 的火爆也让AIGC这一概念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所谓AIGC(AI Generated Content) ,即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内容的新型生产范式。其技术主要涉及两个方面:自然语言处理(NLP)和AIGC生成算法 。其中 ,自然语言处理 是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通过自然语言进行交互 的手段。

  最初,AIGC可生成 的内容形式以文字为主,经过2022年指数级的发展,目前AIGC技术可生成 的内容形式已经拓展到了包括文字 、图像、视频、语音、代码、机器人动作等多种内容形式,2022年也因此被称为“AIGC元年”。生成式AI让机器开始大规模涉足知识类和创造性工作,未来预计能够产生数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都芃)

陈陆军:以侨为桥 向世界讲述可信可爱可敬 的中国 ******

  在党 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 的前夕 ,作为“全球华文传媒资讯中心”和“海外华文媒体旗舰” 的中国新闻社迎来了70华诞。

  让我们倍感振奋 、备受鼓舞 的是,在这个承载中新社人光荣与梦想、奋斗与希望的日子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 ,充分肯定中新社70年 的历史贡献,精辟阐述中新社 的职责使命,深切寄语对全体中新社人 的殷切期望。

  习近平总书记 的贺信给予中新社人巨大 的鼓舞和鞭策 , 是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的思想指引, 是我们忠诚履职 、尽责担当的根本遵循 ,是我们奋进新时代、建功新征程的行动指南 。

  从创办之初,中新社就被赋予“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定位,这一初心使命崇高而光荣 ,需要我们永远铭记!

  中新社 的前身可追溯到1938年在党 的领导下成立于国统区的国际新闻社 。新中国成立初期 的1952年,美国等西方国家孤立封锁中国 ,海外华侨华人报刊不便采用新中国官方媒体稿件,来自新中国的真实信息得不到有效传播。面对对外宣传的严峻形势 ,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同志特别是廖承志同志向中央建议 ,很有必要成立一家直接面向海外华文报刊提供稿件 的通讯社 。在建社过程中,党中央决定恢复国际新闻社,刘少奇同志圈阅修改社名,定名为中国新闻社,周恩来同志组织审定人员编制和经费预算,邓小平同志指示调配人员 ,相关文件报毛泽东同志审阅批准 。

  1952年10月1日,中新社正式成立并开始对外广播发稿,以关心祖国或祖籍国发展 的华侨华人为对象 ,向当时近百家海外华文报纸提供报道内容 ,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封锁,让海外了解到一个真实 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新社1978年恢复建制。“复办”后的中新社充分发挥涉侨和涉港澳台工作优势,用清新朴素的话语风格 ,向海外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让世界看到改革开放的中国新图景。

  党 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工作。中新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塑造可信 、可爱 、可敬 的中国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栉风沐雨,薪火相传

  一部中新社的发展史,既 是中国探索国际传播的缩影 ,也 是中央主要媒体发展变迁的缩影 。70年来 ,一代又一代中新社人接续奋斗 ,共同书写了中新社 的灿烂华章 。

  70年来,中新社始终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坚持爱国主义的报道方针,面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 ,传递中国声音 ,搭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在国际舆论引导 的关键时刻勇于发声 、善于发声,以独具特色的“中新风格”表达中国立场,阐明中国理念;坚持面向港澳台侨 ,记录港澳回归和两岸交流等历史性时刻 ,推动中国和平统一大业 ,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坚持人才优先夯实事业发展根基,打造了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人才队伍 ,留下记录历史 、推动交流的佳话 。

  70年来 ,中新社由小到大 、由弱变强 。从初创时只有47人 ,用口语广播记录新闻 ,航寄新闻稿件,骑车到电报大楼发稿,到今天形成包括境内外52个分社2000余人的全媒体采集网络 ,24小时不间断的全球信息发布系统 ,拥有文字通稿、图片 、特稿、视频、网络 、报刊、供版 、新媒体和智库论坛等产品和平台。

  70年来 ,中新社既推出了许多写进教科书、荣获中国新闻奖和世界新闻摄影奖 的精品力作 ,也涌现出一批批获长江韬奋奖、全国先进集体和个人称号、被写进新闻史的名记者名编辑 。

  如今 ,中国新闻社已成为中央主要新闻单位、中央重点外宣媒体 ,中国新闻网已成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中国新闻周刊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时政期刊 ,中新社从新闻战线 的奇兵成长壮大为国际传播领域 的重要方面军、侨务外宣的主力军,成为全球华人资讯服务平台和世界华文媒体 的领军者 。

  知史明智,鉴往知来

  回望70年,我们愈加体会到,坚持党 的领导,牢记职责使命 , 是中新社事业发展 的根本遵循 。中新社70年取得 的成就,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中新社的发展史就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外宣战略、和平统一大业同频共振、同向而行的历史。中新社始终牢记职责使命,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 ,高举爱国主义旗帜 ,在许多重大报道和关键时刻发挥了独特作用 ,确立了在中外新闻界的独特地位。

  回望70年 ,我们愈加体会到 ,坚持为侨服务 ,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 ,是中新社事业发展 的根本要求。70年来 ,中新社发挥沟通世界的桥梁作用 ,以文凝心 、以文化人 。在不同历史时期,中新社始终以侨为桥 、以新闻为媒 ,展形象 、交朋友 、聚人心,成为团结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 、国际友人的桥梁纽带,全力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

  回望70年,我们愈加体会到,坚持守正创新,开拓奋进,是中新社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从创社之初的广播、电讯、专稿 、电影、图片,到新世纪前后创办中国新闻网、海外供版平台 、中国新闻周刊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再到进入新时代,大力开展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国是直通车、中新经纬融媒体 ,推出“东西问”国际传播新品牌 。可以说 ,中新社的业务版图 是在党中央方针政策 的指导下 、中央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坚守正道 的前提下“闯出来”“试出来” 的 ,守正创新是中新社事业发展与时俱进的动力源泉 。

  回望70年 ,我们愈加体会到 ,坚持中新风格 ,以特色兴社,是中新社事业发展 的关键一招。在长期 的对外传播实践中 ,中新社非常注重遵循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规律 ,以新闻立社、以特色兴社,逐渐形成了“官话民说、中话西说 、长话短说、空话不说”的中新风格 。这一风格既由创社之初 的特殊使命和老一辈中新社人来自五洲四洋 的基因决定 ,也由中新社70年发展过程中的新闻实践探索铸就 。中新风格是党 的实事求 是思想路线与中新社对外传播实践相结合的结晶 , 是中新社 的优势所在、价值所在, 是中新社人需要永远呵护、传承赓续的熊熊薪火 。

  承前启后,砺行致远

  站在中国新闻社成立70周年 的新起点上 ,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进一步找准定位、发挥特色 ,在创新国际话语体系,打造融通中外 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在提高传播能力 ,广泛宣介中国主张 、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展现可信、可爱、可敬 的中国形象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在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推动中外文明交流和民心相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政治方向 。新征程上,中新社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 的决定性意义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站稳政治立场 ,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 ,坚持马克思主义 的新闻观 、爱国主义的报道方针和“政治家办报”的要求 ,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全力推动新时代中新社事业高质量发展 。

  二 是履行传播使命,构建创新格局。新征程上 ,中新社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 ,在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 的战略传播体系中开拓奋进 ,坚持陈情和说理相结合 ,在新闻资讯传播、文明交流互鉴 、人脉资源汇聚等方面协同发力,在内容生产 、传播手段、体制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 ,探索媒体与智库之间的有机融合 ,汇聚更多资源力量 ,努力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 、传播力 、影响力 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 。

  三是强化舆论引导,广泛凝聚人心 。新征程上,中新社要紧紧围绕凝聚人心 、汇聚力量这个根本任务 ,面向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社会广泛开展新闻宣传和人文交流,多做澄清谬误、解疑释惑 的报道,客观 、真实、立体、全面地介绍中国 的发展成就,讲好中国故事 ,旗帜鲜明地批驳错误观点和错误思潮,有效引导海外舆论 ;推动中外文明交流和民心相通,广交深交世界各地朋友,增进彼此了解互信 ,不断壮大海外知华友华“朋友圈”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人心和力量 。

  四 是突出中新特色 ,提升宣传效果 。新征程上 ,中新社要突出“侨” 的特色 ,做好“侨”的文章,用富有亲和力的报道 ,书写“侨” 的故事 ,依托网络新媒体平台反映“侨” 的问题,解决“侨”的困难,集聚华文媒体力量支持侨胞维护自身权益,发出“侨”的呼声 。要有效整合海外华文媒体优势和资源 ,加快“海外华文媒体旗舰”建设,打造“全球华文资讯传播共同体” ,聚合引领海外华文媒体 ,拓展多渠道、多语种对外传播阵地,探索多元化国际合作传播新模式 。要发扬“中新风格” ,努力打造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 ,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 、公信力 ,用贴近不同区域 、不同国家 、不同群体受众 的精准传播方式,阐释中国立场 ,展示中国形象。

  五 是紧盯变革趋势 ,筑牢人才根基 。新征程上,中新社要牢牢把握全媒体变革新趋势和现代化媒体管理新要求,继续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媒体管理向精细转变 ,努力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和新型一流传媒,以“中新社国际传播集团”挂牌为契机 ,推动中新社事业高质量发展 。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为方向,以培养全媒型 、专家型新闻人才为目标,以增强“脚力、眼力 、脑力 、笔力”为要求 ,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国际传播人才队伍。

  新时代新征程鼓角铮铮 ,新形势新任务催人奋进 !站在新的起点上 ,我们将胸怀毫不动摇的正气、昂扬奋发的朝气、革故鼎新 的锐气、迎难而上的勇气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以寻求“最大公约数”和画出“最大同心圆”为目标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弘扬中华文化 ,努力续写中国新闻社新辉煌 。为展现可信、可爱 、可敬 的中国形象 ,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 ,推动中外文明交流、民心相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来源:《传媒》杂志官方微信 作者陈陆军 系中国新闻社党委书记、社长)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55世纪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