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app - - MBA智库 - MBA智库百科
大发app2023-01-31 16:05

重庆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推动多样化特色发展******

  记者 云钰

  1月6日下午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与挪威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特隆赫姆教堂高中 ,结为友好学校。双方将在教师培训 、课程开发 、人文交流等方面开展深度交流 ,进一步丰富重庆一中集约多元的国内 、国际课程资源 。

  “目前,学校已经建成6个学科课程创新基地,17门重庆市精品选修课程,12类160余门校本选修课程,并设置了小设想、小制作 、小发明 、小论文等科技‘四小活动’ ,以及国际课程 、STEAM国际创新课程等特色项目,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搭建更加多元 的空间 。”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 。

  近年来,重庆着力全面实施新课程 、使用新教材(简称“双新”),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普通高中超大班额基本消除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61% ,提前实现“普及”目标 。

  消除大班额

  实施办学条件改善计划

  近三年累计投入11.88亿元,新增学位11700个

  “仰望星空 ,你可以看到更为广阔 的宇宙。”1月4日,重庆南开中学地理探究室老师正带领学生体验一堂别开生面 的地理课。

  在教室中间 ,摆放着一台可触摸操控 的超大智能交互平板,两侧陈列了十多种地理教学模型 ,教室的天花板上悬挂着一个大型活动式星图演示仪 。通过这些设备,学生们可以探求天体运行规律 ,观看地表形态及其变迁等 。

  “星空太美了 !”“我们超喜欢上地理课,不仅弄懂了学科知识难点 ,还激发了我们对天文学的兴趣 !”课堂上,学生们发出啧啧赞叹 。

  “我们学校 的所有教室均配备多媒体交互式一体机 ,建成数字化实验室 。”重庆南开中学相关负责人称,重庆南开中学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特别 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 ,该校打造了“录播教学+直播评讲+App批阅作业+微信答疑”线上教育新模式,构建起“立体化”的线上教育体系 ,确保了“停课不停学” ,为后续线下教学打好了基础。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改善计划 ,近三年累计投入中央和市级经费11.88亿元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投入增加1.85亿元,数字终端增加1.69万台;新建普通高中学校12所 ,新增学位11700个 。

  特别值得一提的 是 ,目前 ,我市已将全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 ,从每生每年1000元提到1300元 ,全面取消普通高中“择校费”。

  此外 ,针对城乡教育发展 的薄弱环节和难点 ,重庆还实施了“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提出了“合理优化学校布局 、提高经费投入水平、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 、健全教师补充激励机制”等19条具体举措,着力提升县域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和条件 ,不断缩小普通高中学校办学差距 。

  打造多彩特色课程

  校园“各美其美”

  建设普通高中课程创新基地162个,精品选修课程650门

  “学校在确保开齐开足国家规定 的各类课程基础上,还从德育类课程、竞赛类课程、科技创新类课程等维度 ,拓展化实施国家课程 ,培育学生 的核心素养 。”前不久 ,在重庆巴蜀中学举行 的第四届课程博览会上,该校展示 的涵盖人文 、科学 、体育、艺术等100多门校本选修课 ,吸引了众人 的目光。

  “通过《重庆古迹、遗址寻踪》课程,同学们寻访重庆历史建筑、抗战遗址 ,了解家乡历史文化;在《唐诗里 的朋友圈》课堂上 ,学生们可以和网络博主共同赏析诗词之美 。”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 ,巴蜀中学构建了“潜能·个性”课程体系 ,打造了技术 、语文、生物、英语 、历史5个重庆市普通高中课程创新基地 ,16门课程入选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 ,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不仅仅是巴蜀中学,多彩特色的课程体系让重庆市 的高中校园“各美其美”。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开发了“大阅读”校本课程群 ,构建学校“大阅读”课程体系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校打造了“四C课程”体系 ,从“树本课程”“砺新课程”“海纳课程”“百川课程”拓展人才培养多元化路径 ;重庆外国语学校构建与国际接轨 的外语校本课程体系,对全市的外语阅读教学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 ;万州高级中学着力打造航空特色课程 ,先后有93名学生被录取为飞行员,被誉为“培养飞行员的摇篮” 。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全市普通高中学校扎实推进多样特色发展路径,通过开设丰富多彩 的选修课程 、培育优势学科,打造办学特色,推动学校由分层发展转向分类发展,更好地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和发展需求 。

  目前,全市已累计立项建设普通高中课程创新基地162个,60个校本教研基地 ,精品选修课程650门 ,评选360个普通高中优秀学生社团,系统构建起具有重庆特色 的课程资源体系。

  稳妥推进新高考

  深化综合素质评价

  将其作为高中毕业 的必要条件和高校招生录取 的重要参考

  “选课前,我还一直拿不定主意。还好有学校选课走班指导中心 的老师帮我评估和针对性 的指导 ,我才做出了适合我 的选课方案。”1月5日,重庆市第八中学校一名高三学生对记者这样说道 。

  “高考改革 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作为高考改革的核心设计要点,我们探索了一种具有学校自身特色 的‘选课走班’教学模式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学校开齐了“3+1+2”选科模式中 的12种组合 ,并成立了选课走班指导中心 ,综合评估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业成绩 、成长记录、特长与潜能等不同特点 ,并根据全国高校招生动向、将来就业状况等社会因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为了充分尊重学生 的选择 ,学校为他们 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丰富 的课程支撑,每周还开设了生涯规划课,邀请高校各专业教授、社会各行业精英到校开展讲座,指导学生科学认知自我 ,结合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 ,选择更科学合理 的高考科目组合 。”该负责人说。

  据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重庆从2018年开始实行新高考,即采取“3+1+2”新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语文、数学 、外语为统考科目,在历史和物理科目中首选1门科目 ,然后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 、生物学科目中再选2门科目参加选择性考试 。

  这几年来 ,我市各普通高中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实行新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有序推进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创新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目前全市已构建了覆盖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并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毕业 的必要条件和高校招生录取 的重要参考 。

  “未来重庆还将进一步优化普通高中学校布局,新建、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学校,实施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工程 ,促进普通高中内涵提升。”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黄政表示,接下来,我市将着力推进普通高中学科课程创新基地 、精品选修课程、优秀学生社团等项目建设 ,促进全市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提升普通高中治理效能,坚决杜绝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 ,健全教师补充激励机制,提高教师能力素质,整体提升全市普通高中办学水平 。

大发app

育国之栋梁 造国之重器——同济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党 的二十大精神******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同济大学】

  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 光明日报通讯员 黄艾娇

  “争做新征程上 的追梦奋斗者 ,勇于把个人奋斗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壮阔征程中;争做新征程上 的实干担当者 ,努力成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先锋力量 。”前不久,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以“踔厉奋发新征程 勇毅前行向未来”为主题,为青年学子宣讲党 的二十大精神 。这既 是一堂大思政课 ,也是一堂面向全体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 的党课 。

  连日来 ,同济大学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 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师生纷纷行动,反复研读党 的二十大报告 、成立师生宣讲团 、推进二十大精神“三进” ,在学深 、悟透 、做实上下功夫 。师生们表示,将以更加昂扬 的姿态奋楫扬帆再出发,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中展现更大作为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育国之栋梁 造国之重器——同济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党 的二十大精神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翦知湣(右)带领团队成员进行科研攻关。资料图片

  推动党 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

  10月25日,同济大学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传达学习党 的二十大精神。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领学党 的二十大报告 。党 的二十大代表 、同济大学校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杰传达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会人员表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以专章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一体部署 ,要不负使命 、不负期待,把党 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 ,奋力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1月1日,同济大学召开全校大会 ,对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 的二十大精神作出全面动员部署 。

  11月18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在同济大学举行,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作宣讲报告。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名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机关干部,以及同济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部分职能部处负责人和教师代表等参加了报告会。

  “要增强全民的安全忧患意识 ,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 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11月25日 ,学习贯彻党 的二十大精神暨“国家安全现代化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学术研讨会在同济大学举行 ,这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了学术新视角新思路。同济大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成立以来,校领导、各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同志及专家纷纷行动 ,面向全体师生 ,有针对性地开展宣讲。

  “巍巍宝塔山 ,滚滚延河水。1935年至1948年 ,延安这片红色热土见证着一段峥嵘岁月。”11月10日晚,同济大学两名大一新生担任主播,带领观众“云上”观看在学校展出的“延安精神永放光芒”主题展 。用青春声音传播时代强音。同济大学时代声音传播社联合“理论+”宣讲团等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 的二十大精神的系列宣讲会 ,推出“1+10”系列课程,以“数说二十大报告”作为总述 ,还包括“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历史主动精神涵养新时代青年担当”等10个专题课程。

  如何推动党 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集体备课 ,共同研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的策略和方法 。12月3日,学习贯彻党 的二十大精神暨“新时代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同济大学举行,这为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推进新时代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开拓了新思路。

  “备受鼓舞 ,也深感使命在肩 。我将把青春奉献给乡村振兴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做乡土中国 的守护者、传承者 、弘扬者,让中华文脉永续传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崔家滢说。

育国之栋梁 造国之重器——同济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党 的二十大精神

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资料图片

  以更强使命担当培育国之栋梁

  强化基础学科专业建设 ,推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推进本研贯通式人才培养……近日,在全校广泛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的基础上,同济大学发布《关于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贯穿“招生—培养—深造—就业—校友”人才成长全链条 。

  2022年秋季学期 ,同济大学新成立的国豪书院迎来首批345名学子 ,开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新模式。一批心怀使命、志趣高远 、潜力突出的学生 ,分别进入工科试验班(国豪精英班)、医学试验班(国豪精英班)和“强基计划”。书院着力培养具有深厚科学素养、前瞻性科学判断力、突破性学术创新能力 、大团队组织领导能力 的未来科学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国教育和科技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光荣使命 ,加强基础学科建设 ,持续增强卓越拔尖人才培养能力,努力做学生为学 、为事 、为人的大先生。”同济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占山说。

  依托同济大学今年成立 的我国首个中德博士生院 、首个中德合作学科交叉 的国际科研合作平台——中德联合研究中心(同济大学) ,中德携手推进科教融合的高层次人才培养。11月29日 ,由教育部主办、同济大学承办的2022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 ,也 是同济大学中德博士生院 的一次选题对接会 。中德合作导师围绕细化博士生联合培养的选题和方案进行对接交流 ,联手培养两国发展需要、引领未来的拔尖创新人才和专业精英。

  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党 的二十大报告首次专辟一章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进行阐述,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 的关心重视一以贯之。”陈杰说 ,我们要发挥高水平研究型高校的整体优势,主动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勇于站在国际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始创新突破 ;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实施重大科技协同攻关;进一步加强有组织科研,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构建学科链对接产业链的产教融合新机制 ,支持和引领产业发展。

  国家所需,科研所向 。近年来 ,同济大学交出一张张亮眼 的科研成绩单,在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及雄安新区建设中,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海洋强国和交通强国建设等主战场 ,“同济元素”分外耀眼 。

  今年以来,同济大学一批来自不同学科领域 的高水平科研创新成果接连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高绍荣/高亚威教授团队与美国科学家合作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 ,该研究为进一步解析生命过程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新 的学术视角。医学院 、附属东方医院章小清教授课题组和美国科学家合作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研究团队发现关联学习记忆 的关键神经元。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翦知湣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首次从能量学角度阐释了气候演变 的低纬驱动。

  “我们要坚决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推动新时代科技创新 、攻克干细胞领域关键技术 的实际行动 ,加强基础原创性 、引领性科技攻关,奋勇攀登世界科技巅峰,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高绍荣说。

  不久前 ,由同济大学牵头建设 的无人系统多体协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一期建设项目启动。这一人工智能领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后,将成为人工智能原创理论突破和关键技术验证的重要实验装置,支撑无人系统核心共性技术突破。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肩负 的历史责任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李杰表示 ,我们要强化“四个面向” 的意识 ,大力弘扬科学精神 ,加强原始创新,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22日 05版)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大发app地图